在西餐礼仪师的眼里,高级西餐厅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尊重西餐文化的懂行食客,一种是不懂装懂的失礼客人。
如何做到由里而外的懂得西餐礼仪呢?
如今的西餐礼仪是怎么形成的??
据考证,现代西餐的绝大部分礼仪和礼节,最早形成于中世纪的骑士时代,尤其是在当时的法国(有说法是起源于法国的梅罗文加王朝)。
12世纪,意大利文化进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精致,在赴约、切割食物、喝汤、吃面包、穿着服饰等礼仪上都做了约束,这种礼仪逐步在贵族圈中流传开来。
贵族式的优雅,
端着架子有点一本正经的可爱,
但又绝对不是装腔作势那么简单。
《唐顿庄园》一部连英国皇室都关注的剧集将上世纪初的贵族生活描述的淋漓尽致。
贵族的繁文礼节和显赫气度就如同一场惊心编排的芭蕾,举手投足间都暗藏着奇怪又严苛的贵族传统礼仪。
这些礼仪涉及到如何穿衣,如何用膳,如何站立,如何谈吐,不放过每个细节,因为它表明了每个人的身份和所属的阶级,是楼上的贵族主人,还是楼下的管家、仆从。
餐桌礼仪简直是所有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全世界范围内,从餐桌延伸出去的礼仪标准不仅仅在于吃,更在于体现一个人和阶级的风貌。
当然,讲到餐桌,肯定要先说餐具的摆放,爱德华时代的贵族崇尚繁复。
餐具的摆放
在布置餐桌的时候,所有东西都得经过测量。每两个东西之间的距离都要测量,椅子和盘子之间,盘子和被子之间,一切都测量得精确,所以量尺是管家必备之物,比如片中的大管家卡森就有一把这样的尺。
而实际上,当时每一个管家手里都要有一把,测量杯子和盘子、盘子和桌子、桌子和椅子等等之间的距离……
怎么测量呢?
第一步确定一个初级刻度,然后把第一把餐刀推进去。
然后,按照第一个标准,把其他餐具一点点推到一个水平线上。每个餐具之间的必须是等距离的。再通过摆好的餐具确定杯子的位置。
注意:只能通过量尺或者戴着手套触摸餐具,不然会在银质餐具上留下痕迹。
然后管家们会躬身,用量尺抵住椅子侧面,将椅子拉出来,最后看看整个一排椅子是否在一条直线。
摆好餐具,就得说说应该怎么坐了
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姿”
最近流行的“葛优瘫”绝对是典型的错误示范
记住图中这一句话就够了。
▼
那椅子干嘛要有椅子背呢?
椅子背并不是给您设计的,而是完全起装饰作用或者给男仆拉椅子方便。用餐时,身体应坐直并将食物送至嘴边。即便吃容易掉渣儿的点心,也不要俯身去够。喝汤是唯一的例外,您可以稍微颔首。
如果不坐直怎么办,奶妈们会插刀在椅背,呵呵。
在最严格的礼仪时期,您的手是不允许放在桌上的。不像现在,不但可以放桌上,还可以拍照聊微信。
用餐不单单只是吃
用餐时,从外往内拿餐具最简单,这一般都不会错,如果忘了您就看看主人怎么做。
在主人没开动之前,您连水都不要喝。餐巾也如是,如果主人开始打开自己的餐巾您才可以照做,这到今天也是真理。
自古以来,吃饭永远都不是简单的吃饭,在唐顿庄园里也是这样,这些贵族阶级创造了一套自己秘而不宣的社交礼仪。
类似于玛丽.波平斯穿的那件低腰连衣裙来喝下午茶,晚餐时则要盘头并穿晚礼服。男士们应穿黑色或白色的皮鞋来衬托女士。
女主人先动刀叉,这样全场才可以正式开始吃饭。
什么?转身也要管?
是的。
在旧贵族时期,这种礼仪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交流机会。
在用餐的时候转身意味着要转换交谈的对象。而这种转身通常在女主人的带领下。全桌的宾客都要时刻注意女主人的转身趋势,然后跟随一同转身。
绝对不能只和一个人滔滔不绝地交谈,要像交际花一样,左边说两句、右边说两句,更不能因为对方是大人物,态度就特别卑微,对方是平民,态度就倨傲。
在那时,用什么刀叉吃饭,又有怎样仪态不但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已成为他们的信仰与信念。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唐顿庄园时代的生活准则。它们就如同一串密码,涵盖了爱德华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无意指导你一定要像个皇室贵族一样用餐
但至少可以帮你将某些幼稚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不让你成为邻座笑柄,在国际场合减少压力。
虽然他们的举止和今天大不相同,礼仪也看似与生活、事业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它仍是别人判断您从何而来的重要途径。而往往,从何而来也决定了您要去向何方。
您也先别急着翻白眼说这年头谁还没吃过西餐?
吃个披萨,炸个薯条,啃个鸡腿,那可不叫西餐,那叫快餐。
如果你只是需要去三里屯的时髦餐厅吃顿西式简餐,我们不会拿礼仪这么严肃的话题来烦你。
但是当你预订了一家米其林餐厅……
或是受邀参加晚宴,邀请函上赫然写着“Black Tie”时……
你总会需要知道更多,防止一切可能变成别人嘴中段子的可能发生。
当一对刀叉变成特别正式的N副刀叉,
当一条餐巾的摆放都折射出无数信息,
“瞎讲究”背后的美好其实就是在于营造一种“仪式感”,
把吃饭这件事儿变成“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