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502-557)又称“梁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同时期与北方的北魏以秦岭淮河为界对峙。从齐和帝禅位到萧衍到陈霸先篡位,享国55年,共传四世八帝,下面我们就讲讲南朝梁的历史。
南梁前期与北魏对峙图(502-534)
南朝梁皇帝基本信息表
姓名 | 生卒 | 谥号 | 帝系关系 | 庙号/年号 | 在位时间 | 备注 |
萧衍 | 464-549 | 武帝 | 萧道成族侄 | 高祖/ | 502-549 | 正统 |
萧统 | 501-531 | 昭明帝 | 萧衍长子 | 高宗/无 | 未即位 | 追封 |
萧欢 | ?-541 | 安帝 | 萧统长子 | 无/无 | 未即位 | 追封 |
萧正德 | 490-549 | 无 | 萧衍侄 | 无/太清 | 548-549 | 傀儡 |
萧纲 | 503-551 | 简文帝 | 萧衍三子 | 太宗/太清 | 549-551 | 傀儡 |
萧栋 | ?-552 | 淮阴王 | 萧衍曾孙 | 无/天正 | 551-552 | 傀儡 |
萧纪 | 508-553 | 武陵贞献王 | 萧衍第八子 | 无/天正 | 552-553 | 割据 |
萧绎 | 508-555 | 元帝 | 萧衍第七子 | 世祖/承圣 | 552-554 | 正统 |
萧渊明 | ?-556 | 闵帝 | 萧衍侄 | 无/天成 | 556 | 傀儡 |
萧方智 | 543-558 | 敬帝 | 萧绎 | 无/永定 | 556-557 | 傀儡 |
从这张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南梁皇帝,除梁武帝外,其余的皇帝基本上不是傀儡就是割据的小政权,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就不得不提到梁国的开国皇帝萧衍一系列的操作。
一、武帝治国
(一)武帝建国
萧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齐高帝萧道成族侄,早年担任雍州刺史,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公元500年,起兵攻讨当时的皇帝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梁武帝 萧衍
(二)政治清明
其在位前期,政治清明,重视统治阶级内部门阀大族与寒门素族之间的矛盾,在用人方面采取调和政策,竭力宽厚待人,改善皇帝在皇室内部,他想用骨肉恩爱来代替骨肉相残;还令臣下制定《梁律》完善南朝法律。军事上对北魏发动多次北伐战争,虽战果不大,但是基本维持了南北均势的一个态势。
(三)废嫡立庶
在储嗣问题上,萧衍犯了“废嫡立庶”的错误。早在称帝的同一年,他便立长子萧统为太子。萧统为人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受朝野及百姓爱戴。后来萧衍父子产生嫌隙。531年,萧统因病早逝,时年三十一岁。萧统死后,按例萧衍当立其长子萧欢为太子,但他由于之前的嫌隙,并且认为不可以以少主主大业,立三子晋安王萧纲为太子,封萧欢为豫章王。
昭明太子 萧统
(四)笃信佛教
萧衍统治南梁将近半个世纪,堪称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在其晚年笃信佛教,先后四次出家,后被大臣花费大量金钱赎回,并且他之后,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下令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这使得佛教在南梁时期达到鼎盛。
二、侯景之乱
候景,原为北魏权臣高欢(北齐奠基者)手下部将,战功赫赫,但是为人反复无常,并且与高欢长子高澄不和,547年高欢去世,候景与高澄矛盾激化,先是投奔西魏未果,后带东魏南部十三州投降萧衍,萧衍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并派军接应。后来萧衍与高澄讲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东魏为条件。侯景得知后,以诛杀朝中奸佞为借口,发动叛乱包围建康,梁国各路援军也是各怀鬼胎,按兵不动。守卫城门的临贺王萧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候景将萧正德拥立为帝,并且攻陷台城,控制梁武帝萧衍,并且将萧正德降为大司马。不久萧衍被饿死于台城,候景又拥立梁武帝三子萧纲即位,并继续把持朝政。两年后萧纲因不满候景把持朝政被候景废黜并杀害,之后候景又立梁武帝曾孙萧栋为帝,不到三个月又将萧栋废黜自己当皇帝。
候景
梁与两魏对峙图(534-550)
候景攻克建康以后,遂进攻梁国其他地区,不久就占领长江下游地区,开始进攻长江上游的江陵(今荆州)。萧绎向西魏求援,割汉中给西魏,借来西魏军击败候景。551年,萧绎派王僧辩反攻,汇合陈霸先(南梁大将)三万大军击败侯景,候景逃回建康后次年被杀,历时四年的候景之乱平定。
三、宗室攻伐
梁武帝和梁简文帝相继驾崩后。梁武帝七子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与此同时,梁武帝八子萧纪为了和梁元帝争夺帝位,称帝于成都,之后被西魏大将韦孝宽和梁元帝联合剿灭。但是梁元帝与西魏在瓜分蜀地的问题上产生矛盾,公元554年,西魏柱国于谨、宇文护,以及大将军杨忠率领五万大军进攻江陵。次年江陵陷落,梁元帝还是被杀,之后在西魏驻军监视下,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三子萧詧,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史称“西梁”。
梁元帝 萧绎
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反复商议,决定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准备称帝。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皇帝高洋(高欢次子)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派上党王高涣送他南还,并写信要求王僧辩迎接,王僧辩派兵拦截战败后,遂与北齐议和,迎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萧方智为太子。
王僧辩
陈霸先苦争无效,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555年九月,徐度、侯安都与陈霸先水陆并进,突袭建康,擒杀王僧辩。之后萧渊明退位,萧方智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掌握大权,557年,陈霸先废掉他立的梁敬帝萧方智,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梁朝灭亡。
陈武帝 陈霸先
四、西梁政权
虽然萧氏后代在西魏的支持下在江陵(今荆州)周围建立西梁,延继着萧氏的国统,但西梁实际上是附属于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一个小政权,最终在587年被隋朝废除,共传宣帝萧詧、明帝萧岿、后主萧琮三世,存在共三十三年。 然而由于萧氏历代事奉西魏、北周、隋朝甚为恭谨,萧岿之女还成为隋炀帝杨广之皇后,因此在后梁国废除后萧氏在隋朝中央政府与江陵仍保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西梁皇帝基本信息表
姓名 | 生卒 | 谥号 | 帝系关系 | 庙号/年号 | 在位时间 | 备注 |
萧詧 | 519-562 | 宣帝 | 萧统三子 | 中宗/大定 | 555-562 | 附庸 |
萧岿 | 542-585 | 明帝 | 萧詧三子 | 世宗/天保 | 562-585 | 附庸 |
萧琮 | 558-607 | 后主 | 萧岿长子 | 无/广运 | 585-587 | 附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