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路作为上海老城厢历史悠久的马路,匆匆走过的游人无数。多数人冲着文庙而来,也有人为了再多看一眼老城厢的历史风貌,驻足之余你是否用心去体会这条路上的不同的文化。
上海市区的文庙路位于老西门中华路的老城厢之中,虽然不及周边的豫园城隍庙名气之大,却也是老城厢文化历史的一个地标区域。文庙路以文庙命名,东起河南南路,西至中华路,长575米。沿街古建、弄堂、美食、小店遍布,集居住和旅游文化为一体的老街坊。
文庙路的牌坊
文庙寻根: 现为上海市区中心的一处儒学圣地。 上海文庙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旧址位于如今学院路四牌楼路附近。由于小刀会起义老建筑毁于一旦,后搬迁至现址学宫街附近。
沿街路牌
进入文庙祭祀路线依次要经过:棂星门、大成门、东西瓦房。大成殿及其殿前石平台至崇圣寺。
我自己进入的休闲观光线路:棂星门(由于学门不开)魁星阁、仪门、听雨轩、放生池、儒学署、明伦堂、尊经阁。
文庙平面图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文庙棂星门
入门口广场直通大成门
崇圣祠,专供孔子的上五代祖先。位于大成殿后。
崇圣祠外精美的石台
崇圣祠门外
魁(奎)星阁,代表二十八星宿的 奎宿主宰文人命运。所以后人把魁星拟人化,画成像放于此处供奉。
从文庙路拍摄的魁星阁
“龙吟虎啸”,就是听雨轩的荷花池院内唯一的一处水景。天光云影池中置有灵壁巨石,池岸边置有9条喷水龙头,寓意人要发迹 有大吉之意。
极美的水喷龙头和石山造的景
儒学署前的石台
明伦堂,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过去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讲学论道的地方。
明伦堂传道受业解惑之处
明伦堂一角
尊经阁,儒家经典书卷存放地。
尊经阁主体建筑
尊经阁一角
手抄经书
另外“尧缔茶壶传物馆”里搜藏的是琳琅满目茶壶,藏品之丰富 历史年代之久远,足以让人驻足流连 仔细品评。
尧缔茶壶传物馆
藏品之一
藏品之二
行走在文庙之中五步一景十步一楼,其中的二十四孝图、灵璧石、铭牌录、大成钟等也是很好的观赏之处。文庙常年票价10元,建议游玩一个小时。
文庙尽管有着700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老城厢的居民来说则是有另一份独特的时代文化记忆。以至吸引众多爱好者聚集于此,也一度成为当时的“网红”打卡圣地。
建成的旧书交易市场
文庙旧书交易市场,也曾经历过辉煌的时刻,鼎盛的时期曾经达到近300多摊位,也有人把它繁荣和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场的“十里书市”相比较。90年代电子娱乐方式还未盛行。淘一本心仪的旧书,把自己沉浸在人头攒动的书海之中,和书商侃价和书友聊天,这极大的丰富了周围居民的精神生活。
以前文庙旧书市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次到理发店,老师傅都会拿出几本孙悟空 、水浒小人连环画册。原本生性好动的孩子被精美的小人书吸引。枯燥无味的等待也就变得转瞬即逝,对理发厌恶的情绪因为几本旧的小人连环画册而改变。即便那时候已经有了少数彩色的图书。
小人连环画册
如今的旧书集市已经无处寻觅,一路寻访只寻得两家还在售旧书的门面,更多的商家据说已经搬去城隍庙福佑商厦了。留在此处是一种坚守,也是对文庙旧书市的纪念。
留下的老旧书店
有幸还能看到街边淘旧货
如果说旧书市作为老城厢居民的精神代表。那老城厢的石库门弄堂和老建筑则是保留至今的“活历史”。围绕着文庙的学宫街、梦花街、老道前街的城厢活还在继续。走进去,门口坐着的几个的白发老人在悠闲的交谈,邻家烧肉香味扑鼻而来,一道拎马桶的身影快速走过转眼进了巷底深处,通道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驻足于此时间仿佛停留,儿时对于老房的记忆又变得清晰起来。
三在里弄堂
老城厢特色的倒马桶间
石库门房的绿色
挂满晾晒衣物的弄堂风景
文庙路153号的老式石库门洋房,院内至今还保留着纯正的红窗结构,屋内的大堂的顶部也完整的留存着天圆祥云的装饰风格。询问了这里的住户,这栋老宅的来历也不从知晓。
文庙路153号
红木窗框结构
天圆地方
另外一处位于梦花街151号“希孟庐”这栋老洋房原本是上海的一个富商所造,后被日军占领作为司令部之用,围墙之内依旧还保留着当时日军为了抵御进攻而留下的两个炮洞口。另外这里也曾被日军用于慰安妇的招待处。这个传奇故事也是从这里的一位住户阿姨得知的。令她不解的是这栋有故事又历史的老洋房,至今也没有被政府挂牌成为历史保护建筑。倒是便宜了很多外国的游客一波接一波的来此免费参观游览。
院内现况
偏楼的住户
如果您逛了文庙,走过了弄堂,也寻访了老建筑,不妨也找个地方歇一歇,尝尝这里的老城厢美食,体验一下饮食文化。
“酒香不怕巷子深”孔乙己酒家。位于学宫街36号,也是文庙建筑外墙的一部分。主打绍兴菜式 ,无论从餐馆的起名到装修还是到菜品,都把上海老城厢独有气质用饮食文化很好阐释了。
孔乙己酒家
酒家门口的学宫路
香酥鸡、钵仔糕,对于很多70 80后的小伙伴来说。充满了浓浓的回忆,寻遍上海钵仔糕可能只有这家店依旧营业着,10元买上一份也算是情怀了吧。
文庙路上香酥鸡钵仔糕
钵仔糕口味挺多
软糯弹牙,口感清香
文庙菜饭,极不起眼的路边小馆子开在老道前街文庙路交叉口,我点了一份双档,味道真的没有给我太多的惊艳。只是觉得汤里的黄豆熬得特别的软绵酥口。20元一份的价格也算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只是吃完后我在文庙路上又看到一家文庙菜饭,两家是一家嘛?顿时傻傻分不清楚)
老道前街转交处的文庙菜饭
文庙路上的文庙菜饭
附近的小桃园、大富贵、胖子面馆也是老城厢居民的饕餮圣地。
据老一辈人回忆 文庙以前是没有动漫周边的。从旧书摊到花鸟市集,声名鹊起的文庙带动了人流量的增加,在时代的裹挟下曾经的旧书慢慢退去热度,由于周边的学校众多,许多的商家把目光移到更加稳定的学生群体身上。二次元文化得以再次生根发芽,一直保留至今。
动漫二次元店
卖模型手办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