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人,现存两个,一个没了头。位于那驮上石顶的第一个路口上山的路边。
2.三十六级,一个独立小山峰,在离石人有二里路,在同一路线上。但其南面石壁耸立,无法攀登,北面有长上山小径,通常我们叫三十六个级,即有36个陡峭石级上山,非常危险。此山从风水的角度也叫马留跳顶。
3.风柜肚,在三十六级的阶梯北面,是条两石山间的缝隙,常年有股从西面下方往上吹的风,故名风柜肚。夏天时站在风口处,劲风拂拂,非常清凉。
4.蟾蜍倒葬,从风柜肚往上走到山顶最高处,是黄性一处祖坟所在地,讲风水的人都管这地方叫蟾蜍地。传说因埋葬的人头面向是与风水学的山向相反安葬的,故而得名。
5.仙人桥,位于石顶最高峰蟾蜍倒葬风水宝地的背后北面,象其他自然景区的一条两石壁间相连的石梁。
6.燕子把榄杆,位于仙人桥的北面,在梁屋堂的大路江上游的江边,是一幅陡峭的石壁,看起来想象得到似是一群燕子把在一杆榄杆上,故而得名。
7.观音座莲,位于通过下一个景点铜鼓岭的路上,山顶上有众多如象牛二铁锅一样大,形状也似炒菜的大铁锅,传说是安放观音菩萨的座垫,因此得名。有人怀疑这是明朝土匪黄学明当年驻兵石顶造饭的火炉。
8.铜鼓岭,位于观音座莲南面,山顶平坦,整座山象个大铜鼓,平顶上安葬明朝叛逆名匪黄学明(灵山人,说太平人),传说明皇帝叫其回古交州一带平叛,但其回来后却拥兵自重,途中过起逢州劫州逢县劫县的土匪勾当,在石顶在家乡安营扎寨,太平周边一带称霸一方,与朝廷对抗,终因叛徒出卖在大路江通往茂宣的一处山坳被害,后其家人将之安葬在铜鼓岭。
9.皮鼓峡,在铜鼓岭顶南侧,有公母二峡,若人下去,不借助缆绳难以做到,此处改革开放前仍有野生蛤蚧,我们叫噎咽虫,1970年代经常去钓。传说,皮鼓峡母峡与思明江相通,在峡底水流处放干玉米,若干日后在思明江一处出口就能发现流放的玉米。
9.牛乳岩,位于观音座莲的西面路上,跟三海岩的形状差不多大,岩里有处滴水钟乳石从岩顶往下滴水,因出水处钟乳石状似牛乳,故得名。这个牛乳岩是个是非之地,典故多多,此一不宜作叙述。
此外石顶 还有银露岭,金砖井,大路江古桥,三坡竹,等等众多景点。其实,石顶是与太平镇立石村的莺歌寨是连成一片的丹霞地貌。
石顶不止以上十处景点, 还有银露岭,金砖井,大路江古桥,三坡竹,等等众多景点。今日凭儿时记忆列了十个景点供大攀登时参考。其实,石顶是与太平镇立石村的莺歌寨是连成一片的丹霞地貌。石顶在改革开放前还盛产了哥,我们小时候每到仲春四五月,都结队去捉了哥仔,但攀登非常艰难,被家人知道,是要被松牛皮肋的!
如果拓展开来讲,石顶还有个别名叫:九十九坡。这个别名与风水宝地有关。传说:精卫填海时,从昆仑山赶100座石山到南海去填海。据说,精卫是要在夜里偷偷赶,不能被凡间知道的。精卫将这百座山赶到我村现石顶处时,天就要亮了,他怕被破神功,怕人看见,于是暴怒中大鞭一挥,打碎了一个石山,其他九十九座就跌落现在的石顶处,成了九十九坡山头。那个被打碎的石山的碎片则散落那驮村与棠梨江、池塘村周边田垌上,现在在这三个村委一些自然村的田垌中,隔三差五的还见有巨型碎石块在坰中纵横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