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龙肉卷的最新做法(“懒龙”是一种,只有北京孩子能懂的美食)


什么叫懒龙?

又称肉龙,又称肉卷子,老北京管它叫“懒龙”,之所以叫懒龙,是因为它最早的时候是一长条盘在蒸锅里,又白又胖,像极了一条不愿起来的龙,故名懒龙。

用发面蒸的一条长形卷体,把发面擀薄制成长片,放上和好的肉馅,然后卷成长条形,盘于笼屉中,蒸熟后切开,家人分而食之。传说吃了懒龙,可以解除春困疲乏。

它是传统的北方面点之一,在过去的传统中,到了每年的“惊蛰”、“二月二”节气,在北方家家户户要吃懒龙,赶走春困、驱走懒惰、抬起龙头、振奋精神、大干一年。进入了三伏时节,也会经常给家人蒸“懒龙”,蒸上一大锅,麦香浓郁、肉香醇厚,家人胃口打开了,炒菜也省了。

要说这懒龙也真香。我打小吃着它长大的,却怎么也吃不够。记得第一次吃肉龙是在幼儿园而且每次必配鸡蛋汤或是小米粥,上学、工作后,有时候能在食堂里吃到它,但是里面的肉可没咱自家做得多,吃着一点儿都不解气不过瘾!

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满脑子都是它,结果心有灵犀,晚饭就是肉龙,您就试想一下,松软柔韧的面皮,包裹着一层层鲜香的肉酱,一开锅盖,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肉龙的香味,咬上一口,满满的肉,唇齿之间瞬间充满了浓郁的酱香。

小编最喜欢的是“懒龙”配上棒渣粥,当然,有朋友喜欢配西红柿鸡蛋汤,也算是经典搭配哈,都是一种超级享受。

制作过程,每家都不一样,但是大同小异,咱就简单说下注意事项吧。

面和馅的用量咱不好细说,因为没过秤,都是估算的,所以您根据家里的食用量和习惯来做吧。面是发面,面和干酵母的比例基本上是100克的面粉用1克的酵母,天冷可以适当多一点点,但也别太多,要不然吃出的面都是酵母味儿。

准备清水,面粉,猪肉馅,大葱,酱油、生抽、盐,植物油,花椒。

开始制作:面粉加酵母、清水,揉成比较滋润的面团,盖湿布和盖子,在温暖处进行发酵;猪肉馅准备好,普通的就行,家里有条件的用黑猪肉会更香,略微有点肥的更好;用酱油、生抽、盐、少量植物油、少量清水调制入味;

章丘大葱,处理后切成葱末(大一点)放入肉馅盆中,先不要搅拌;待面团发起来之后再混合肉馅,以免过早混合出汤;发好的面团是原来的二倍大就可以了;将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揉一揉排气,擀成厚约5毫米左右的长方形面片,将混合好的馅料均匀地铺抹在面片上;从一侧卷向另一侧,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太松会导致面皮馅料之间不贴合,太紧会导致涨发不起来,形成死面或者面皮表面开裂;

卷好的面卷,两端捏紧;用手掐成四等份,两端分别捏紧,以防蒸的过程中开口漏汤;将懒龙生坯上下两层放在铺在湿屉面的蒸锅里,盖上盖子进行二次发酵;10分钟左右,待面坯表面变得圆润些就可以开水蒸了,上汽后蒸30分钟左右,根据懒龙的个头大小和厚度来调整;关火后先不要急于揭盖,5分钟后再打开盖子,这样表面会光滑不收缩。

蒸懒龙与蒸馒头最大的区别在于面皮表面涂抹上肉馅之后,容易造成面皮吸收味汁,而出现阴面现象,吃起来面皮硬、不暄软。小妙招:蒸懒龙时加1步“二次发酵”,冬天时间可以长点,夏天略短一点就行了,也就3-5分钟的时间。小编不会骗您。

小贴士:

1、室温高的话,要注意一次发酵时间,差不多有1小时就行了。如果一次发酵超时,特别容易产生出一股“酸面味”,就要调入适量面碱中和一下了。

2、肉馅要打入适时花椒水,大葱的用量也要稍大点,否则蒸出来的懒龙会比较干,口感也不会好。三伏天发酵比较快,可以适当多打入点花椒水;如果冬天二次发酵比较慢,就要少打入花椒水了,否则蒸出来的懒龙会阴面、口感硬。

3、调配猪肉大葱馅时,切记最关键的一步:大葱一定要在最后调入,差不多要使用肉馅的时候,把大葱、植物油调入。过早调入大葱,经过腌渍之后,会产生出一股浓烈的“葱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