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逢七必变”。转眼间,农历七月十七将至。七月,在民间一直就是一个不寻常的月份,因为这个月属于“申月”,又是“鬼月”。首先,按照天干地支来说,七月属于“申月”,是秋天金气的开始。此时正好处于夏秋季节交替之时,气候变化频繁,人体极易生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其次,按照民间说法,这个月属于“鬼月”,人们往往会在这个月里举行一些祭祖活动,以求保佑家人平安,万事如意。
另外,在《易经》中,七还被视为阴生阳的分界点,代表着重生。为此,七月里带七的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如老话说的那样“七月三个七,没事莫出门”,说的就是七月里的“三个七”,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大家外出。为何这么说?“三个七”指啥?
首先,这句话的出现的原因来自于一句老话,“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意思是一般每月逢七的日子不出门,逢八的日子不归家。
其次,七月的“三个七”指啥?据民间记载,七月的“三个七”,分别指初七、十七、二十七。这是历法中比较明显的日子,也被称之为“明七”,而还有些日子也属于“三个七”,那就是“暗七”,指的是七的倍数,分别是十四、二十一、二十八。对于以上这些日子而言,就有着很多的民俗和讲究。
而明天就是七月十七了,老人说“七月怕十七”,七月十七有何好怕的?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首先,农历七月十七这天,是民间常说的“既望”。我们都知道望日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或者十六日,此时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而这时候月亮处于最圆的状态,因此民间百姓会在这天进行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既望,就是阴历每月十五的前后一天,如果是小月则是十六日,大月则是十七日,而七月属于大月,为此既望日就是十七日。这天也是需要祈福的,而且这天还需要注意“不出门”,因为民间有“既望不出门,既溯不回家”的说法。据悉,此时正是月球“强引力”时期,容易引发潮汐现象,导致极端天气出现。
其次,农历七月十七这天属于“明七”的日子之一,这一天就被认为是阴气较重的日子,因此需要保护体内的阳气,为此古人认为不适宜外出。
最后,农历七月十七这天的天气会影响未来自己的收成。民间谚语有云“七月十七有雨下,七月二七紧相连”,说的就是,七月十七这天如果有雨,那么接下来到了七月二十七还是会有降雨出现,而此时正值处暑,庄稼成熟阶段,多雨很容易导致庄稼成熟受影响,进而影响产量。因此,如果七月十七这天下雨,那么人们就会比较担心,也就是会害怕。
看得出,“七月怕十七”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可言的。
此外,农历七月十七这天,还是民间常说的“成日”。根据干支纪年显示,七月十七属于甲辰年壬申月丙辰日,这天就是十二建星中的成日,指的是凡事成就之意,属于黄道吉日。正所谓“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这些都跟成日有关。因此这天就适合祈福求谋、入学求职。
当然,这些说法和讲究都是源自民间记载,没有科学依据,只能当成是一种参考。不过,作为传统文化来说,这些说法也是值得大家学习和了解的。
总之,“七月怕十七”,明日就是七月十七了,虽然有些担忧,但是这天毕竟还是成日,属于黄道吉日,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人们担忧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