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8节车厢最大载客量为613人,那么16节车厢的最大载客量就达到了1226人,实现了运能翻倍。并且,加了8节车厢的列车运行起来依旧势不可挡。
2016年7月,郑徐高铁实现了重联运行,最高时速达到了420公里。
列车重联主要是通过机车两端内部的多芯电缆插头,与电器路线连接起来运行的,依靠着车钩上方的电气钩头传输电信号。通过电气钩头,机械师可以同时监控前后两组列车的运行状态,实现列车安全稳定的重联运行。
其实并不会的。因为动车组的每一节车厢,都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只要不是过于超载,像印度这样的就行。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方便掉头。通常情况下,列车掉头需要开到专门的掉头轨道上。欧美国家的掉头形式更加复杂,他们需要修建一个大转盘,然后绕一大圈才能实现掉头。
而重联动车最两端的车厢都有驾驶员,当需要掉头的时候,只用换另一侧的驾驶员操作行驶就可以了。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重联动车的前列和后列是互不相通的,所以乘坐列车时千万不要走错车厢。
火车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会运用到3种车钩。
最早出现的是插销式车钩。两个部件中一个内部凹槽,另一个则是凸槽。当两节车厢相连接时,凸槽插入凹槽中,同时将上面的钥匙插入凸槽的孔洞中,就实现连接了。
螺旋式车钩的连接过程,是利用铁钩扣在铁链槽中拧紧把手。但是这种车钩使用起来的危险系数较高,只能传递拉力,无法传递推力,所以通常还会再在连接处安装上缓冲饼。
最后一种,詹式车钩主要由钩舌、锁销和推销三部分组成。当列车相连时两个车钩靠近,前端的钩舌受到撞击转动,内部的锁销牢牢锁住,实现了连接自动化。
同时,为了避免脱钩事故的发生,车厢连接处还安装了两根软管,可以说是双层保护了。时至今日,詹式车钩已经延续使用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