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比较小,但是又比较“有名”的话题:SDR。
我们在新闻里经常看到诸如:
“人民币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入篮’是一个里程碑”
“SDR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人民币国际化再现新成果”
等等这类新闻。那么SDR具体是什么呢?为什么咱们人民币被纳入SDR会让我们这么高兴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SDR、SDR的发展历史、以及人民币被纳入SDR的过程和影响。
SDR的全称为Special Drawing Rights,即“特别提款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方网站上的介绍,SDR是一种国际储备资产。SDR并不是一种货币,但是它的价值是基于一篮子货币组成的。当前这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以及英镑。
The SDR is an international reserve asset created by the IMF to supplement the official reserves of its member countries.
The SDR is not a currency. It is a potential claim on the freely usable currencies of IMF members. As such, SDRs can provide a country with liquidity.
A basket of currencies defines the SDR: the US dollar, Euro, Chinese Yuan, Japanese Yen, and the British Pound.
--- www.imf.org/SDR
通俗的解释,SDR就是IMF给它的成员国的一种授信,授信的计价单位是SDR。当成员国遇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向IMF申请,把授信兑现,换成货真价实的货币。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假设帮助理解:
就好比借贷公司A给所有它的会员都提供一定比例的授信,授信额度根据会员的工资水平、工作稳定程度、家庭情况等等来设置。
现在你,一个985毕业、国企工作、已婚三娃的程序员,突然家里房子塌了要重建需要钱,借遍了所有能借的地方,还是差一些。
刚好你想起来你是这个借贷公司A的会员,A给你授信过10w的欢乐豆额度(好比信用卡公司给你的额度),这10w欢乐豆一共能兑换:5w美元+10w人民币+1w英镑。
于是你跟借贷公司A打了个商量:“哥,我盖房子都是在中国盖,只有RMB能用,能都换成RMB借给我不?”
于是,借贷公司A就同意按照当前的汇率市价给你兑现那10w欢乐豆的授信,于是一共给了你55w人民币。刚好把你要重新盖房子的缺口补上了。
这个借贷公司A就是IMF,欢乐豆就是SDR,你就是要借钱的国家——譬如说阿根廷。这整个过程就是SDR的运作机制。
20世纪60年代初,美元爆发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暴露出了重大缺陷——即以某国货币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长久的保持稳定。
这次的美元危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二战后,美国一直向境外输出美元(逆差),导致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似乎没有黄金看起来稳定(你一直哐哐哐往我们国家撒钱,看起来没有拿着黄金保值),于是其他国家多少对美元的储备作用以及与黄金的固定汇率产生了怀疑。
由于此次20世纪60年代的美元危机,为了让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运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来创造一种补充性的“储备货币”,作为美元以外的货币供给的补充。
(补充说一点:为什么IMF要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呢?其核心原因是:IMF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1944年,二战后,联合国赞助的财金会议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该会议上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6年,据此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成立,是二战后全球重建计划的一部分。)
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69年创建了SDR作为补充国际储备资产。IMF将 1 SDR 的价值定义为:一美元的黄金价值,相当于0.888671克黄金。
当1973年,美国彻底扛不住美元联系黄金的固定汇率时,国际金融货币格局变得极为混乱。为了稳定SDR作为储备资产的价值,IMF将SDR重新定义为相当于一篮子世界货币的价值。刚开始的时候,SDR货币篮子里有高达16种货币。
(注:储备资产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需要尽量的稳定,不然如果大幅度的贬值,不就代表我的资产不值钱、变少了么?)
后来经过短暂的不稳定期后,IMF认为16种货币数量过多,而且很多都是很小的货币,对SDR的价值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于是改为了“美英德法意”5种货币。这一时期持续时间很短。
紧接着,1980年,日元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当时日本正处于其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再加上整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经济表现奇差,失业率上升、CPI高企、经济衰退、股市还大跌。因此,国际社会对日元的需求变得强烈,日元也就此契机加入了SDR货币篮子。在1981年底的时候,SDR货币篮子中日元占比达到13.3%。
1999年,随着欧元的出现,代替了“德法”欧洲两国的货币进入SDR货币篮子。1999年-2000年,由于SDR货币篮子五年一调整的日期还未到,但欧元已在欧盟地区使用,因此这两年使用等值欧元来代替德国和法国的部分。自2001年1月1日起,SDR货币篮子的调整正式生效。至此,SDR货币篮子里共有美元、英镑、日元、欧元四种货币。
2015年11月底,IMF批准纳入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至此,二十多年没有调整过的SDR货币篮子迎来第五种货币——人民币。
一个地区的货币能否被纳入SDR篮子的标准在过去几十年里有几次大的调整:
1969年,特别提款权在创立时曾与黄金直接挂钩(I SDR价值为0.888671克黄金),只有美元在在篮子中。
1974年,IMF规定:货币篮子的组成货币为1968—1972年这5年中,在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中占比超过1%的IMF成员国货币。当时符合要求的货币有16种。货币的权重根据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相对大小设定。
1980年,IMF修订《基金协定》,将SDR的货币范围指定为——由国际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额最高的五个基金成员国的货币组成,自1986年1月1日起生效。(于是,SDR货币篮子就变为了:美元、马克、法郎、日元、英镑五国货币。)
2005年11月,IMF执行董事会明确表示,SDR篮子的组成货币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人民币是在2015年通过IMF的考核,被批准纳入SDR货币篮子。然而,实际上,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也尝试过加入SDR,但是未被纳入。
根据上面提到的“新货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标准,2005年以后加入的话,我们需要满足:
(一)出口占比很早达标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我国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并且一直保持第一出口大国的位置至今。
(二)2010年,“货币可自由使用”不达标
不过2010年,我国在冲刺SDR的时候,被“货币可自由使用”这一条件给“一票否决”,冲刺失败。
当时,我国刚开始推行人民币的跨境使用(2009年才开始)。人民币除了在对外贸易往来中偶尔被使用以外,其作为国际货币的储备、定价、投融资等功能基本没有。甚至连对外贸易领域,也绝大部分都是用美元或者其他国际货币结算。
(三)推进货币“可自由使用”做出的努力
在2009到2015年之间,我国针对人民币的“国际间广泛自由使用和交易”,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当然,这些改革不单单是为了“入篮”,更重要的也是为了全方位的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i)资本账户的开放:主要包括我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跨境投资渠道有哪些?文章中提到的各种渠道的放松。包括但不限于:
(ii)汇率机制的改革: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调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报价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减少央行对汇市的干预。具体可以参考文章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2015 “后汇改时代”人民币汇率的发展与变化
经过这几年的多项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的推进,人民币在国际间的“自由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2015年3月,IMF总裁已经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只是个时间问题”,说明IMF认同我国在5年期间做出的改变,上一期(2010年)一票否决的“货币自由使用”问题,已经不再是障碍。
2015年11月,IMF总裁再次发声,声明:“由于人民币满足了“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因而IMF工作人员建议执行董事会,可以让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四)70%投票通过问题
关于投票通过问题,在当时并不是主要阻碍。2015年,按投票权衡量的前1 0 大IMF 成员国中,我国已与大部分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货币往来合作(包括货币互换、成立清算行等)。这些国家基本不会阻碍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此处就不做过多讨论。
(五)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
2015年11月底,IMF宣布,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可自由使用货币。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一)推动国内金融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
回看过去十来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为了推进人民币“入篮”,我国在金融改革开放上面非常努力的做了很多的工作。
可以说,“纳入SDR”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一个主要的抓手。若没有这一目标,我们的金融改革开放工作的步伐可能不会有这么的快和坚定。
(二)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一步
SDR作为IMF推出的稳定世界货币和金融的一种储备资产,对全球各个国家来说,虽然持有的份额并不多,但其联接的几种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现在的人民币)基本覆盖了全球90%以上的国际货币交易、储备、计价的范围。
2015年,人民币能在这样的国际货币环境中“入篮”,是IMF和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肯定。
正是由于这份“官方”肯定的加持,我国在“入篮”后加快了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
(i)在国际储备方面,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逐年增长,当前已位列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于2022年第一季度达到了2.83%,目前回落至2.6%左右。
(ii)在国际结算方面,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量逐年增长。特别是伴随着CIPS系统的上线(2015年一期,2018年二期),即使被纳入SDR后经历了2015-2016年的人民币贬值、2018年的贸易战、2020年的疫情等诸多挑战,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态势仍然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iii)在计价方面,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开始优先选择以人民币计价的合同。
中国银行在2023年6月6日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RCEP中的人民币》中提到:“35.3%的受访境内工商企业反映其签订的人民币计价合同占比上升。调查结果反映出人民币在贸易合同计价中的使用趋向提升。”
(三)我国金融改革开放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同时我国要承担更大的货币价值稳定的责任
人民币“入篮”,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部分,将会有更多的国家使用和储备人民币。
更多和更分散的使用主体,使得国际金融风险(特别是某些主权国家的金融风险)通过人民币更容易传导回我国境内。
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保护各国储备资产的价值,人民币作为SDR的一部分,要更加注重其汇率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大幅度的价值、汇率的波动,维护人民币的形象。
这些风险和义务都要求我国更进一步深化改革金融和货币体系,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创造更多的灵活稳定的工具。对我们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本来,文章到此也就讲完了人民币加入SDR的前因后果和影响。但是想了一下,简单介绍一些当年日元加入SDR后,日本货币、金融、以及经济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对我们了解人民币加入SDR有更好的借鉴作用。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分为几个阶段:(1)五十年代的战后修复;(2)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长;(3)八十年代末的经济泡沫;(4)九十年代后的经济低迷。
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腾飞后,也如我国当前一样,积极推进日元的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增强日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储蓄、交易、计价等功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持续放开日元兑换、持有、流动等方面的限制。
随着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全球对日元的需求大量增加(实际上当时是对所有非美元的国际货币的需求量都大幅增加)。
1980年,日元加入SDR货币篮子。
八十年代初,日本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日本顺差明显,对欧美国家产生较大的贸易压力。于是1985年,在欧美的施压下,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日元升值周期。
日元加入SDR后,日本政府逐步放开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等各类资本市场,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的态度转为积极推进。
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日元在国际货币的地位不断加强。同时伴随发生的,还有日本经济高度泡沫化。譬如当时日本经济繁荣到诸如——“买下美国”、“日本可以说不”——等slogan盛行。
(小故事: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夕,日本三菱斥巨资买下了纽约曼哈顿的“洛克菲勒大厦”。这也是“日本可以买下美国”说法的一个小小的实证)
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还没有缓过气来,就紧接着爆发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接让日本经济进入“失落的20年”。日本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性也逐步下降,在SDR中的份额也随着货币和每五年一次的调整逐步减少。
日元加入SDR的时机比较取巧,正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不久、美元突然虚弱、缺少一个足够强大的货币补位,这样一个时机。让日元作为一个“非欧美国家”的货币,依然顺利的挤入当时的SDR货币篮子。(要知道,当时的IMF比现在的IMF更加的“欧美”)
但是由于日本本身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处于“跟随”的位置(或者说的不好听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吧,《广场协议》的签订将日本钉在了欧美国家“随从+血包”的位置上),导致日元的国际化道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随着对外贸易份额的下降,而停滞不前,进入下滑的态势。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日本的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其贸易市场的开放程度,导致当其对外贸易进入下滑的期间,没有资本项目上强有力的支撑。(好比说,你虽然不用日元买日本的东西了,但如果你还可以大量使用日元投融资,或者买大宗商品,那么日元的持有量也不会下滑太迅速)
我国目前也一定程度上处于这样的状态。在国际贸易中,我们人民币可以参与的部分非常丰富,但是在国际金融领域,并没有太多诸如:大宗商品定价、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等方面大量使用人民币。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小心,一但我国对外贸易方面进入长期下行的阶段(短期大概率不会),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会随之被打断。或者换句话说,即使我们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会更加的困难重重。
最后,用前段时间大规模报道的“阿根廷用人民币偿还了欠IMF的17亿美元债务”的新闻收尾。
上个月,阿根廷经济部长宣布,对于即将到期的27亿美元的IMF贷款,其中有17亿美元,阿根廷将使用与中国“双边货币互换”获得的人民币进行偿还。而IMF也批准同意了这一方案。
也就是说,在IMF看来,由于人民币是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因此对IMF发放贷款,可以使用人民币借款或者还款。
这无疑给所有IMF的成员国(基本就是全球所有国家)更多的外汇储备方面的选择。
阿根廷的这个操作,给其他国家也打了个样: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也可以部分的被替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使用可能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的复杂和不方便。
这就有点儿像当年美元替代黄金作为储备货币一个道理。现在人民币可以代替,或者部分代替美元(当前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成为各个国家的储备货币。
而我们的代价就是需要承受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就像是当年美国要承担维持美元与黄金之间固定汇率所需要的成本一样。
总之,加入SDR货币篮子对于人民币来说是其国际化进程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