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以及旧式传统习俗的废止,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长度,这个概念也越渐模糊,以至于人们分不清长孙到底指的是长子的儿子还是年龄大的孙子。
其实追根溯源探究历史,条分缕析之下,问题其实不难解答,今天我们就将为大家解开这个疑团。
长子长孙又称长子嫡孙,是指嫡长子和嫡长孙的意思。
长子指的是所明煤正娶的第一个女人所生第一个儿子。她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是嫡长子,嫡长子的嫡长子就是嫡长孙。
受到西周宗法制的影响,长子不一定是明煤正娶的第一个女人所生第一个儿子,长孙也不一定是长子的明煤正娶的第一个女人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首先我们将追寻长孙的历史痕迹,这就要归根到西周时期了,周王实行宗法制,当时的政治权利按照血缘宗族的关系分配,即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以所明煤正娶的第一个女人所生第一个儿子的身份世代继承,拥有最高的权力。
到商朝时期也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辅之以兄终弟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实施使得王朝更加欣欣向荣,社会更加和谐。
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规矩比较多,其中,有两条规矩:子女的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子女不可以自己选择择偶对象;奉行长幼有序,哥哥娶妻一定要比弟弟早。
但也有特殊情况:长子虽然先一步娶妻,但是比次子生儿子要晚;
长子虽然先一步先娶妻,但出生是女儿,在没有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次子的第一个儿子已经出生;
长子虽然先一步先娶妻,但没有后代,但是次子已经有了儿子。
以上三种情况,长孙应该为次子的大儿子。所以归根结底,长孙还是第一个孙子。
嫡长子与庶长子齐鸣,同样受人尊重,而且他们均存在长孙和庶长孙的区别。
所谓长孙及长子的长子,不论长子是否还有其他儿子排行第一的,便是长孙,即便是年岁比次子的儿子小许多,长孙的地位仍然高于次子的儿子。
然而,即便是长子,没有儿子,但是次子有儿子,那么他也不能成为长孙,只能被称为大孙子。
尽管在血缘上,他是长子的直系后裔,却无法享受长孙的地位。
后来随着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以及男女平等的提倡,嫡庶之分和性别是逐渐消失,因此长孙这个称谓也重新恢复了他原本的意义,用来尊称年纪最大的孙辈。
孙辈在当代社会尊长的地位已不再是昔日那般崇高神圣,而更类似于一种平凡普通的称谓。
如今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才能和贡献,而不再仅仅以传统意义上的家族血缘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
现代年轻人倾向于追个性化的成长,他们不再被束缚于传统文化中长孙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代在发展变化古代的人治社会已经被现代的法治社会所取代,过去的人治时代常常与君主制或封建制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的王朝与帝国,由统治者或皇帝来支配,拥有绝对权力。他们的决策可能带来繁荣或动荡,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我国对权力加以最为严格的约束。其中,由于家庭纠纷和财产继承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继承法规也不断完善。
与此相密切相关的长孙一词,经过岁月的投入,历史的洗礼,人民的检验,长子长孙在法律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定义呢?
长孙是年龄最大的孙子,但不一定是长子的儿子。长孙在法律上并没有特别的权利义务和其他同辈的孙子是一样的。
那么孙子如何继承爷爷的财产呢?
一个真实案例给你答案。小韩的爷爷在生前留下遗嘱将房子赠予小韩,然而在小韩的爷爷去世之后,小韩的叔叔和姑姑却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盖套房子的所有权。
那么,这套房子究竟归谁呢?如果这套房子的主人有遗赠抚养协议的,小韩将不能获得这套房子。
如果这套房子的主人没有遗赠抚养协议的,小韩将可以获得这套房子。
如果这套房子的主人既没有签遗赠抚养协议,也没有立遗嘱的话,小韩将不能获得这套房子,这套房子将归小韩的叔叔和姑姑所有。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遗嘱小韩是不能获得这套房子的。此外,小韩应当在知道受遗赠之后60日内表示自己接受遗赠还是放弃遗赠,如果小韩在60日内没有表示的话,小韩就会被视为放弃遗赠。
而在本案中,小韩没有明确接受爷爷的赠与,法院认定遗嘱有效,但小韩却不能继承这套房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经过了许多人的商议和考察之后才确定下来,所以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所以用法律来定义长孙一词,自然是更加准确。
法律中长孙与继承息息相关,继承遗产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当然,法律的明确规定也为我们更好的区分长孙一词提供了细致清晰的证明。
长子长孙源于西周时期,提到西周时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三大支柱宗法制和血缘制,礼乐制度。
其中,我们前文提到了长子长孙与继承法的关系,这和血缘是息息相关的,提到礼乐制度,就不得不提到祭祀,在古代的时候祭祀天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在古代等级森严,尊卑有序,长子长孙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祭祀方面。
到今天简而言之也就是丧葬习俗方面,那我们现在就来谈一谈长子长孙对于丧葬习俗,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
首先来介绍丧葬习俗中的一个特殊点:摔盆。在古代,如果家里面有老人去世了,那么起棺前,要将灵前祭祀的那个烧纸用过的瓦盆来摔碎这就叫做摔盆。
对家庭传承重视的这个事情作为丧葬习俗中的重中之重,其中这个摔盆的人是有讲究的,一般是由长子来完成。
如果长子不在了,就由长孙来摔,没有长孙的话就由次子来完成,只有在没有儿孙的情况下才会由女儿或者外孙来摔,所以无人摔盆就意味无人扛起家庭的重担,那么这个家族自然而然就会衰落了。
其次丧葬习俗中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那就是扛幡,之后谁来扛幡?要由儿子扛幡,其实有的地方也叫打幡。
谁来扛播,是不能随便的。假如老人的儿子多,就由长子来扛幡。如果长子去世,由长孙扛幡。
如离世老人没有儿子怎么办?还可以让其女儿来扛幡。再假如逝者没儿没女,也是有办法的,由其侄子,也可由他的其他亲属替代扛幡。
在过去,古老的习俗制约着人们,传统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生活上的享受,是精神上的慰藉,是灵魂上的滋养。我们要做自己,不画地为牢,自信自立,破旧立新,求其精华。
有时曾经拥有统治权和掌控权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懂得力量和权威的重要性。他们长大后,会玩弄权术,夸大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所有事情都要依照规则来进行,并且这种规则是一成不变的。权力应该掌握在那些赋予权力的人手中。
此时,我们能够深切懂得,童年时期的经历对这种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他们拥有了良好的地位,他们会时时担心别人图谋不轨,想要取而代之。
如果在弟弟妹妹出生以前,长子长孙已经学会了与他人合作,那么他们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我们发现有些长子很愿意帮助和保护他人,并觉得为他人带来幸福是自己的责任。
他们经常会模仿父母,学着照顾弟弟妹妹,扮演起家长的角色,自觉肩负起保护和教导弟弟妹妹的职责。
所以身为长子长孙,意味着一份责任,一份一份担当,有压力也有动力,当我们能很好的处理这份压力,并且化压力为动力的时候,那么,我们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人从中受益,岂不两全其美?
在当今社会,长子长孙,已经不为传统所缚,是权力和斗争的产物,他们有着全新的定义,孝顺父母,照顾姊妹,有领导能力和极强的责任心,让每个家庭都变得更加和谐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