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的下一句是什么(坚持住!你离它不远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某种情况或问题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能一朝一夕解决。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当时有一个人每天都在河边游泳,即使天气很冷也不例外。他的邻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希望自己能够逐渐适应寒冷的天气,所以每天都要下水游泳。” 邻居并没有理解他的想法,认为这是一种不必要的自虐行为。但是后来,当寒冷的天气来临时,这个人却没有感觉到很冷,而且很快就能适应了。邻居们才明白了这个人的做法是如此高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需要耐心、毅力和坚持才能达到目标。有时候,我们需要付出很长时间和很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果。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勇于担当,不能等到问题严重才去解决,要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如此,还有一个典故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当时,齐国的使者到了鲁国,想要勾结鲁国的贵族,以达到某种目的。鲁国大夫公孙杵臼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就让使者到他家里来谈话。他知道这些使者不是好人,它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鲁国的政治局势。所以,公孙杵臼把使者招待得非常好,但是必须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与他们谈论关键问题。

这一夜,公孙杵臼在他家的院子里点起了一堆篝火,然后让使者坐在旁边的一张凉席上。当时是严寒的冬天,天气很冷,篝火只能让使者感到温暖。但是,公孙杵臼并没有马上出现,而是让使者在那里坐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公孙杵臼才出现,与使者进行了谈话。

通过这个行动,公孙杵臼告诉使者:一个人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能达到目的。这也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